上高中這兩年,6 個影響我最多的思維模式

歸納一下我高中這兩年領悟到的思維模式,以及分享一些我在生活怎麼應用它們。
影響我許多的思維模式

今天這篇沒有任何科技教學,純粹想歸納一下我高中這兩年領悟到的思維模式,以及分享一些我在生活怎麼應用它們。

這篇文挺長的,大約需要 10 -15 分鐘看完,但我個人覺得這篇的知識量很多,都是自己的親自感觸與所學,無論是學生或社會人士,都會對你多少有幫助的~


第一:最佳解法 = 最簡單的方法

我以前做事情的時候,常複雜化問題,或是為了炫技,而用了較費時、技術門檻高的方法去處理事情。

不過這使我耗費了太多時間在那件事上,到後面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,但那些事情對我來說重要性並不大,可以說是浪費時間。

到後來我發現,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的方法,重要的不是解法本身,而是那解法能否快速解決問題。

個人思維模式之一:少即是多,不求擁有更多,而是能學會放下。
這也能作為生活哲理:真正的幸福不是擁有更多,而是放下

因為對於越來越忙的我來說,代辦事項是分母,一天的時間是分子,分母越來越大,但要增加分子很難,所以現在我都花較少的力氣在相對不重要的任務上,以最簡單的方法去解決。

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「奧坎剃刀」?這是一個簡單化的邏輯,意指「不要浪費太多資源在些許精力就能完成的事情上」,避免複雜化問題,追求用最簡單的方式去解決一件事。

這套思考模式很有用,特別是我在寫教學文或寫 code 時候都會用,在有多種選擇時,用較簡易的手段去解決問題。

第二:拆解問題,再想解法 🤔

我時常要解決工作上遇到的狀況,或回覆網路上的 3C 問題,但以前有時計畫的解法效果不彰,或對方都說我沒搞懂問題意思。

解決問題時,我們下意識會直接想答案,卻忘記問題真正想問什麼,或是忽略問題中事物的定義,如果沒有真正理解問題,盲目的走下去很容易失敗。

後來我在某支訪談 Elon Musk 的影片中接觸了「第一原則」( Think First Principle ),採用後讓我解決問題更有效率。

第一原則是套處理問題的思路順序,幫你從思考問題,到釐清問題,再到解決問題。


我大略講一下我的 Think First Principle 順序:

1. 設定問題或狀況❓

如果我有一小時去處理一個問題,我會先用 55 分鐘去思考那個問題,

再用最後的 5 分鐘去想解法。

– 愛因斯坦

碰到重要問題時,我不會急著去想答案,而是先思考怎麼陳述自己遇到的狀況或瓶頸,設成疑問句也行。

我會開個備忘錄,把問題或狀況轉換成一兩句話,打在備忘錄上。ex: 發現自己負責的 IG 內容設計,過於簡略,就在想「 IG 的內容要不要優化、改版? 」

2. 拆解問題,思考關鍵字的定義

From Unplash

接著,我會分解前面寫下的句子,想想各個詞句的意義為何,我會用自我設問( 自問自答 )來審思名詞的定義。

理解一個事情的最好方法,就是問一些有關那事情的問題。這也是 Think First Principle 的核心:從原問題中延伸相關問題。

ex : 延續上面的例子,我就會問自己「Instagram 是什麼樣的平台?」,因為每個社群服務有其相對的特性與使用族群,IG 就是個圖片導向、年輕族群為主的 Platform。

我接著再想:「 如何讓主圖、文案更吸引年輕族群? 」,畢竟接觸年輕族群是我提出經營 IG 的動機之一。

3. 制定策略 or 解法 💡

經過前面的分析,我能真正了解冰山下的真實問題,也就能設計真正相呼應的解決方法。

ex : 如果想讓圖片、文案等等更親近年輕族群,可以改用手寫字體、分享較輕鬆的內容,不要太常用專業術語,這樣的優化比較有效。

簡單來說,藉由 Think First Principle,我們可以洞悉問題的更深處,以自我設問的方式激盪出合適的解法。


第三:歸零心態,讓過去留在過去 😌

無論我今天有什麼成就,或是重大突破,睡前我就會冷靜心情,隔天起來就不會再去想那些事,我只會保留達到成就的方法,而非它帶來的喜悅感。

因為我怕自己過度沈迷於成功之中,為了避免成功造成自我停滯,我不會很在意先前有什麼成就,也不會希望別人一直說,反而容易造成我的壓力。

不去看重自己的成就後,我自己就有更多心力去往前進,不曾覺得自己很厲害,也不停留於原本所在處。

這是我個人的思維方法,這因人而異,Do not get me wrong,沈浸喜悅不是不好的事情,只是我以前常滿足當時的成就,所以開始用歸零心態,如果你能帶著喜悅感往前走,那也是可以的 😚

至於負面情緒我不會用歸零心態,而是花幾天慢慢思考,慢慢沈澱~


第四:做對的事情,勝過把事情做對 ✅

與其到後面花時間彌補錯誤,不如一開始就去做正確的事情,再做好那件事。如果面臨抉擇的你清楚某件事情是對的,就不要管其他因素,做好對的事。

有時我們會因爲同學(同事)、親人等因素,被遊說去選沒有很喜歡的選項,硬撐做到好也沒有什麼效益,若我很清楚選項的優缺點與後續結果,我會堅持自己的選擇。


第五:增廣思考視角,維觀到宏觀 👓

看待一個議題或一件事情時,我的視角會從巨觀再到微觀,有點像相機放大縮小的感覺,多方思考這件事。

巨觀意指了解客觀的事實,在沒有立場的情況去檢視事情,微觀則是思考此事當事人的動機有什麼?後續影響有哪些?對我有影響?

無論是社會事件,或是我學校的大大小小人際糾紛,我都會 stay back 後退一步,不讓個人視角侷限了我對事情的認知大小。


第六:別重新發明輪子,從現有技術出發 🛠

Don’t rebuild the wheel, OK?

如果世界上已經存在確定有效的工具或方法,就不要再重新去研究,以免浪費自己的力氣與時間,我們都知道輪子 🚗 是非常有效的移動工具,原則上沒必要再花時間重新研究輪子的形狀,後人只要直接應用就好。

這是寫程式的重要觀念之一,如果有現成的程式碼或程式可以滿足你的需求,就不要從 0 開始寫程式了,直接改寫、應用現有的資料就好。

For Programing / 對於寫程式 🤖

我在寫一些 Bot 或網站時,如果網上的開源平台有現成、是我需要的 code,我就會直接使用,不用一百行 code 去完成十幾行程式碼就能做到的事。

又回到前面第一點的「最佳解法 = 最簡單的方法」原則了~

不過我不會直接 crtl + C 複製貼上,我會邊看原始碼邊打 code,一來是練習盲打,二來是我也能在這段過程去理解原作者的思路為何,以及他解決問題的流程,還是有所學習的。

像我前一陣子寫了個學校午餐查詢的 LINE 機器人,我是從現有的 Google 試算表查詢程式去延伸、編輯的。


總結

以上就是我高中學到的幾個觀念與思維方式,也對我的學習和工作有不少影響,希望能多少讓你有所收穫。


《 延伸閱讀 》

產生我寫此文的動機之一:

Elon Musk 「第一思考原則」解釋原文:
https://medium.com/the-mission/elon-musks-3-step-first-principles-thinking-how-to-think-and-solve-difficult-problems-like-a-ba1e73a9f6c0

我也有放在個人 Medium 不過最新文章都會在這邊:

點我閱讀

前一篇文章
blackhole

2022 Blackhole 下載與使用教學:同時錄製 Mac 系統音效與人聲

下一篇文章
LINE 機器人取得對方名字教學

2021 LINE Bot 教學:讓 LINE 機器人知道使用者 / 群組成員的名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