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年對筆者來說是意義重大、且影響許多的一年,其中最大的轉變,似乎是開始喜歡寫個人觀點跟生活紀錄的文章吧( 笑 ),筆者想在這篇回顧文章與你分享我在去年學到的 5 件事,並透過我的實際生活來解說,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!
撰寫本文的主要動機,是因為我看到前輩 Felix 學長寫的文章《 2021 我做過最好的五個決定 》讓我有復盤去年的想法,便撰寫此文歸納個人在 2021 學到的思維。也推薦你到 Felix 學長的文章閱讀一下 👍🏻
2021 年對我的意義
一開始,我想先跟你簡單分享我的 2021 年有哪些特別的事情:
參與廣告公司實習、用科技解決線上教學問題
我的 2021 上半年是算蠻順利的,除了負責經營的蘋果仁 Instagram 在不到半年累積了一萬追蹤者之外,我也趁寒假到台北的公司實習,學習數位廣告投放,在那時我發現自己對數據分析和社群廣告的操作很有興趣,也在去年寒假累積很多課外經驗。
此外,在去年 5 月的線上教學時期,我發現全台灣有許多老師不熟悉電腦操作的狀況,就臨時建立了「教師吧」一個小網站,撰寫 Google Meet 教學並整合老師常見的問題,在單月累積快五萬點閱,我也開始寫些程式,製作 LINE 機器人幫老師統整線上網課人數,在防疫期間,我有機會嘗試將自身對資訊科技的理解來幫解決大家問題,或提高效率。
年末心情低潮:特殊選才落榜
也因此,我在去年 11 月報名了清華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的特殊選才,花費很多心思來整理過往的實作經驗與個人特殊能力,兩間都有過書審,我後來選擇去面試清大( 兩校同天面試 )但最後放榜只有備取的結果。
那對我打擊很大,當時不只覺得做備審的時間都白費掉,也會不知道高中三年寫程式、當媒體編輯的價值在哪,很後悔幹嘛不好好讀書就好⋯⋯說不難過都是假的,年末我都是很低潮的度過( 在家都是邊哭邊寫學測複習 )就算到現在提起特選的事,我恐怕也會多少難過一些。
不過因為有家人朋友和同學的支持,我得以在失落的情緒之中沉澱自我,感性地看待人生的不如意,理性地分析這次過程可改進的地方,個人在今年的起起伏伏中學到許多觀點與啟發,都會在本篇文章中與你分享。
自我回顧:我在 2021 年學到的 5 件事
個人在去年其實有超多啟發與感想,但因為時間與篇幅有限,我就分享 5 個對我最有影響的觀點與新想法,都是個人意見,僅供參考:
努力不一定會成功,但確實能增加成功的機率
我們從小就被家庭或學校灌輸一個觀念「 只要努力付出就能成功 」每天勤奮讀書未來就能上好大學,沒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,然而現實並不是如此,成功大約是 40% 的個人付出,和 60% 的運氣,有時我們很努力了,但命運就是故意不讓我們有好結果。
我在準備 111 學年的特殊選才時,從九月到十一月都在整理資料、請認識的人幫忙寫推薦信,我的電腦不是文書編輯軟體的畫面,就是大學端的報名系統網頁。我認為我在準備過程中真的盡力了,雖然台灣有不少報名同學的經驗與能力都比筆者優秀,不過我也極大化運用了手邊有的資源與資料,所以後來我知道,備取的結果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導致的。
但如上文所說,很多特選報名者的經歷多得可怕,可能前一個面試的同學是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的台灣代表,坐你後面的同學是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或下一個伊隆馬斯克,雖然不想這麼說,但我們早晚都要認清楚總是有人比自己厲害的事實,只能說自己運氣差、腦袋沒那麼好。
努力準備學測,但數學考出來就真的很難;精心準備跟心儀對象告白,但被狠狠地打槍⋯⋯仔細想想的話,很多不如意的結果並不是出自自身的不努力,而是時機跟運氣的問題。
如果你高中物理課沒睡覺的話,應該有聽過「 不確定度 」?由於儀器關係跟機率問題,所有的測量都存在不確定性,量長度、重量都是,所以做實驗紀錄數據時,都必須在量測到的數據後面加上估計值。人生也是一樣的,每次嘗試都有不確定性,所以結果也會有變化的成分存在。
「 那反正努力都不一定成功了,我不努力、直接躺平不是更爽? 」這固然是一個選擇,我落榜後原本也是這麼想,然而我之後在看第四台老掉牙的賭神電影時,發現到每件事的成敗跟賭博一樣是機率問題,但透過後天的訓練跟特殊技巧,就可以增加成功的機會。
我回頭想想自己能有許多不一樣的課外經歷跟能力,也都是在好幾百次的嘗試、錯誤跟挫折中累積起來的,在順利寫出 LINE 機器人之前,我也曾經一直上網 Google 自己的程式碼哪裡出錯;能成為科技編輯之前,我也寫過很爛的教學文章,當時的我沒想到這些嘗試會對未來的自己有幫助。
人生的成長需要放久一點才會有感。每次嘗試就像是擲骰子,你無法控制每次骰出來的數字,但藉由汲取經驗與持續努力,我們有能力去改變自己的骰子類型,換成目標數字面數更多的骰子,進而增加成功的機率。
哪怕運氣還是佔大多成分,人的努力放長期來看都是有正面價值的,只是步調過快的現代社會使我們看不了那麼遠。
所有事到最後都會是好的,如果不是好事,說明還沒到最後。
約翰·藍儂 ( 披頭四創始成員 )
不要把喜悅建立於成就跟讚美,而是自身成長與所學
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種感覺?某天被上司或老師稱讚,過幾天你的成就轉變成一種失落?突然一篇 Instagram 貼文讚數飆高,之後發文讚數少而覺得失望?我也曾經執著外界的肯定與外顯成就,而搞到後面悶悶不樂。
經營社群媒體的人一定會有過「 數據焦慮症 」,貼文讚數突破不了瓶頸,粉絲數成長趨勢不如以前⋯⋯我在經營蘋果仁 IG 帳號也偶爾會這樣,我們把某件事的意義跟價值定義為他人的評價與信任,別人說好我就覺得自己做的好,別人說爛我就不覺得好。
這是現代生活的常見狀況:我們在社群平台都希望獲得關注,因此把一篇貼文的讚數當作該篇貼文的價值,這個習慣被我們套到實際生活中,把他人對自我的評價當作自己的價值來源,結果到後面對外在成就成癮,沒有人肯定就鬱鬱寡歡。
在社群為主流的時代,我們無形之中放棄了的定義自我價值的權力。
那我怎麼解決對成就的焦慮?我要求自己把關注的點變成「 每次成功後,我有多學到什麼?比以前的自己有哪些改變? 」自此我不再在意外在成就與評價,因為他人的評價、認同感會一直變化,但自我成長是持續且穩定的,為自己多學會一件事而高興,會比社群貼文讚數比前一篇多 10% 的快感還快樂。
所以我在經營社群媒體時,會定期檢討數據表現,但我也會檢視每個期間我多學到什麼製文技巧?我的貼文內容是否有真的幫到追蹤者?理性的看待數據,但也記得感性的去肯定自我的成長與所學。
生活是螺旋式的成長,看似回到原點,其實高度有所不同。
– 以前看到的某個電影影評句子
像我去年五月建立教師吧網頁,獲得臉書社團熱烈的迴響跟轉發,但那時我倒不在意讚數有多高、有多少人分享,我只在意「 我能運用對資訊科技來幫助大眾問題 」這件事而已:
不用過度害怕競爭者,唯一的對手是自己
我在上傳特殊選才的資料前,我有去把前幾年的榜單錄取者名字放到 Google 搜尋,不看還好,一看不得了,每個正取者的經歷都是全國 XXX比賽第一名、或是又會運動又會寫程式,就連幾個備取生也是比賽好手或是競賽經歷豐富的。
我原本是嚇得要死,想說報名根本是花錢做公益( 繳一千五的報名費 ),只是對象從慈濟變成清大而已。
不過幸運的是,我在上傳作品前冷靜下來去思考並得到一個結論:我不會是唯一一個擔心的報名者,所以不用太擔心競爭者,因為他們多少也會怕我。真正會毀掉我的不是競爭者有多厲害,而是我因為害怕而沒有好好表現自己能力這件事。
無論是商業還是生活,競爭都是不可避免、也是有趣的一環,如同第一個觀點所說,競爭充滿的了不確定性,但持續努力、增加自身份量是唯一你能控制、且有幫助的事情了。
決定不分好壞,最好的選擇就是你選的那個
我在得知特選落榜後,我一度後悔做出「 報名特選 」的決定,如果不報名,我就有更多時間準備學測,也不會因為只有備取而如此難過( 當時我挺有信心能正取的 ),有太多太多的後悔跟如果在我的腦海裡面。
在今年跨年夜,我想明白若回到去年,根據當時僅知的資訊和條件,我依然會選擇報名,因為當時我考量到自己擁有課外領域的特殊表現與經驗,且成果是具有一定規模、也有幫助到許多人的。
個人成就與能力也不是傳統的競賽成績,而是大多數高中生少有的實務經驗跟職場等級的知識,這些都無法透過學測等測驗呈現出來,真的適合報名特殊選才。
人生就是一直在做出決策,我們不可能確保自己的所有決定都是好的,但重點是我們可分析當下情況與自身條件等等資訊,來做相對適合自己的決定,哪怕做出錯誤的選擇也沒關係,汲取前次經驗與心得,用來調整日後做的決策,來增加選到真正合適選項的機率。
所以我現在不以好壞來看待先前的決定,每個選擇都有它的優勢與缺點,當初選了另一個選項也未必會比自己選的好,我當時沒報特選的話也不一定會讀得更有效率,擇你所愛,並愛你所擇。
沒辦法成為理想中的樣子也沒關係
我也曾夢想能到時候正取清大就不用煩惱學測、面試,也把很多認識的前輩當作理想目標,拼了老命去嘗試達到他們的境界與成就,直到最後特選備取、根本追不上前輩高度,我才知道理想跟實際之間的距離太遠了,已經不是努力增加機運的問題了。
後來我在 Youtube 看到知名脫口秀講者康納在某大學的畢業致詞演講,其中一句深深觸及我心:
正因我們無法成為心目中的理想的人,才能造就獨一無二的自己
– 康納·奧布萊恩( 美國知名脫口秀講者 )
我們無法複製別人成功的經歷,別人的故事也無法完整套用在自己的人生上,但正是沒辦法成為理想中的那個人,我們才能活出自己的故事。
領悟此點後,我對去年的不如意釋懷很多。
總結與致謝
2021 對我來說是痛苦又有收穫的一年,我深刻體會到「 在最深的低谷裡,遇見最美好的風景 」此句含義,撰寫此文的過程也有點像在跟去年的自己對話、原諒過去的不順遂。我清楚未來生命會有更多、更大的挫敗,但經過去年的種種之後,我也有信心去接受各個挑戰,更相信最後的一切都會是好的~
除了感謝家人的協助與支持,個人特別感謝行銷公司老闆 Howard、蘋果仁 Joey 站長和高一廖導師為我寫推薦信;謝謝侯智薰先生讓我能透過第一次接案累積經驗與作品,以及許多提供我協助、建議的朋友與同學們,讓我能更快振作起來。
延伸閱讀
喜歡此文的話,個人也推薦閱讀我去年寫的心得紀錄,偏向理性層面,但也是對我的有所幫助的 6 個思維:上高中這兩年,六個影響我最多的思維模式 👈🏻
以及 Felix 學長寫的文章: 2021 我做過最好的五個決定
嗨囉我是 Shawn,首先感謝你看完全部內容!我是位大一學生,也是一間新創的前端實習生,希望跟大家分享如何運用科技提高生產力,並在網站紀錄著自己樸實無華的平凡人生。 如果對於文中內容有任何問題,或是商業合作洽詢,可在下方管道與我聯繫: e-mail: contact@jcshawn.com Telegram: jschang666
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,如同法華經~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所謂的「福不唐捐」,將來都會以不同形象反饋於你,所以繼續你的熱情,終有發亮的一天。
2022 已經過了一個多月,在搜尋一些資訊時看到你的網站,有被激勵到!覺得很不簡單阿!
近期也在發展自媒體和平台,你的文章很清楚易懂!
感謝您的支持與讚美,個人也還在學習的過程中啦 xd
很高興我的文章有幫到忙!